残特奥会轮椅篮球比赛将于12月4日至16日举办。8月21日,作为赛前重要演练,残特奥会轮椅篮球测试赛在位于白云区的广州体育馆举办,以全面检验赛事组织运行体系。据悉,残特奥会将首次迎来轮椅篮球3×3比赛。
开场仪式上,俏皮的“机器狗”驮着篮球蹦蹦跳跳来到裁判员身边,以可爱的人机互动形式进行开球仪式。紧接着,男子组“喜洋洋”队与“乐融融”队开始了激烈拼抢。
据了解,这是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有史以来首次举办轮椅篮球3×3比赛。此后,只要有3名运动员即可组队参赛,这将为热爱体育的轮椅人士提供更多比赛机会,推动更多残疾人参与该项运动。
为保障比赛公平进行,在轮椅篮球比赛中,按球员的伤残程度,每名运动员都有自己的医学分级分,共有八个等级,分别为1分、1.5分、2分、2.5分、3分、3.5分、4分、4.5分,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员在场上的运动能力越强。5×5场上五名球员的医学分总分级累计不超过14分,3×3场上三名球员的医学分总分累计不超过8.5分。
虽然轮椅篮球与普通篮球的场地大小、篮筐高度以及计分方式都完全相同,但由于3×3比赛时限只有10分钟,要在短时间内战胜对手,同场竞争对抗十分激烈。此外,若其中一队率先取得21分,也将立刻决出胜负。这样的赛制使得比赛节奏紧张快速,观赏性强。
“坐在轮椅上打篮球,我觉得是一种奋勇顽强的精神,也对身体康复训练很有益处。”国家男子轮椅篮球队队员、广东省男子轮椅篮球队队员王正权表示,场馆内的无障碍指引很清晰,他对测试赛的场地和硬件很满意。本次测试赛,王正权参加的是3×3比赛,相比5×5比赛,他认为3×3比赛节奏更快、体能消耗更大,对运动员的考验也很大。
在下午的女子组5×5比赛中,林穗玲、张彤蕾、吕桂娣、黄晓连等“国宝”级运动员贡献了一场高水准的表演赛。轮椅运动员驱动轮椅,高速飞奔、急停急起,轮椅与地面的摩擦声、篮球落地声此起彼伏,运动员弯腰控球、急转突围,双手能在驱动轮椅后的一瞬间完成投篮得分。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女子轮椅篮球运动水平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可以说是女子轮椅篮球世界的“五常”,竞技水平不相上下。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中国轮椅篮球功勋教练陈琦带领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斩获轮椅篮球比赛铜牌,其主力队员大部分来自广东省轮椅篮球队,可以说,她们是轮椅篮球界的“国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颁奖仪式还增加了“剪篮网”仪式。随着篮球架徐徐降下,篮筐降至和运动员齐平后,获胜一方的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剪去篮网。据介绍,此仪式的意义为:运动员剪下对手篮网作为战利品,意味着比赛大获全胜。在轮椅篮球项目中,这一举动则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由于运动员是坐在轮椅上的,这种齐平寓意着社会的平等、包容和关爱,同时也能让运动员更好享受胜利的喜悦。
轮篮竞委会综合协调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广州体育馆自2001年建成以来首次举办残疾人体育运动赛事。针对残特奥会轮椅篮球比赛的特殊需求,竞委会全面完善组织保障工作,力求做好各个细节。例如,规划设置好轮椅存放区域,提前做好比赛轮椅的运送和存放;安排无障碍车辆将参赛队伍直接送至比赛通道,运动员可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场地热身和比赛。
作为残特奥会轮椅篮球项目的比赛场馆,广州体育馆重点升级完善了场馆的无障碍设施设备,运动员比赛和群众观赛都更加安全便捷无障碍。从停车场到场馆各出入口,从公共区域到竞赛区域,均增加了一系列无障碍设施服务,如轮椅观赛席位、无障碍智能服务终端、无障碍服务柱、无障碍查询屏、无障碍盲道、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厕位、无障碍淋浴间和卫生间等,确保赛事安全顺畅,体现人文关怀。
南方+记者 谭超
通讯员 全碧芳
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